当代国际艺术与设计数字典藏馆 当代国际艺术与设计数字艺博馆 作品义卖捐赠交易对接平台 当代国际艺术与设计双年展
友情链接:GSSP金曦奖国际艺术与设计大赛
蔡国强个人专馆LOGO
"杰出艺术作品收藏"专馆 刘海粟艺术作品展

艺术观点-评论

眼界、心界与境界 —论刘海粟海派艺术的核心价值观

信息来源:当代国际艺术与设计数字艺博馆     发 布 者:ybg     发布时间:2022-10-24

作为上海早期海派艺术开创者之一的刘海粟是中国书画家、艺术教育家,专长国画、油画、书法、诗词,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荣获英国剑桥国际传略中心授予的“杰出成就奖”和意大利欧洲学院授予的“欧洲棕榈金奖”。纵观刘海粟一生,可谓树有三座里程碑:其一是刘海粟与友人创立上海图画美术院,这是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美术教育机构;其二是作为海派艺术的代表人物,刘海粟不断尝试西方艺术的中国化,并为海派艺术注入了“融合中西以创新”的新血液;其三是刘海粟从十上黄山论艺术到晚年开中国泼墨泼彩山水画法之先河。探究刘海粟海派艺术的核心价值观,可谓眼界决定心界,心界决定境界。

海纳百川—对接西方艺术的眼界

刘海粟1896年3月生于江苏常州,祖籍安徽凤阳。据刘海粟自己回忆:他自幼酷爱书画,14岁到上海从艺,跟随一个叫周湘的老画家学画水彩画。1910年的上海,西方文化的不断侵蚀使中国有识之士在不断开眼界的同时,也在不断觉醒和立志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南方16省代表赴京请愿遭拒,梁启超主持的立宪派喉舌《国风报》在上海创刊、《小说月刊》在上海创刊、于右任继《民呼日报》后在上海公共租界又创办了《民立报》。1911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1912年清朝皇帝退位后中国进入北洋政府军阀混战的民国时期。年仅17岁的刘海粟,在上海这座当时中国文化艺术新思想最活跃的大都市,开启了虔心膜拜、兼容东西和海纳百川的文化眼界。同年11月,刘海粟与乌始光、张聿光创办了上海图画美术院,不久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美专),任副校长、校长。这位年轻的校长在学习中国书画历代大师的同时,还放眼世界艺术的文化传承,开始了从北京经日本到欧洲的开眼之旅。1918年,刘海粟受蔡元培之邀到北京大学讲学,并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这次进京,刘海粟结识了李大钊、胡适、梁启超、徐志摩和陈独秀等知名人物。其间,刘海粟经常光顾北京的王府井、琉璃厂、荣宝斋等处,还经常外出写生,在北京画了《前门》《长城》《天坛》《雍和宫》《北海》和《古柏》等众多画稿。此时,正是中国仿效西方油画的初始之际,刘海粟则是其中的代表画家之一,他以油画方式表现中国艺术的意境。《前门》(1922年)描绘了蓝天衬托下的北京前门闹市情景,画面以浓重的淡黄色的城墙为主,不仅庄严质朴而且线条写实感强烈,相比较的城墙下方市景喧闹,有进出城门的过路客、摆摊经营的商人、牵着骆驼的小队,右下方车站的描绘别有动感。这些风景画是刘海粟模仿西洋画的初期作品,已经反映出他不拘泥于中国水墨画的线条与意境,眼界已然关注于西方油画的色彩、造型结构与笔触。

北京回来后,刘海粟开始关注日本艺术,特别是从日本人的图册中接触到了西洋艺术,知道了印象主义和后印象派画家。1919年,刘海粟赴日考察绘画及美术教育,并出席日本“帝国美术院第一次美展”的开幕式,后出版了《日本新美术的新印象》,认为:“我们生活在新文化、新思想演进的现代,要求从事美术运动,那一定要晓得各民族美术运动怎样,方才能有一种彻底发展的方法,否则就免不了‘闭门造车’或‘夜郎自大’”。刘海粟回国后就创办了天马会。1920年10月,刘海粟再度赴日,回国后著《米勒传》《塞尚传》等开始介绍西洋艺术。

1929-1935年,刘海粟两度赴欧洲开眼界和临摹西方油画。他遍访法兰西、意大利、瑞士等国名胜,其间创下近百幅美术作品,受到巴黎美术界好评。他的国画《九溪十八涧》获比利时独立百年纪念展览会荣誉奖,出版画册《海粟油画》。巴黎大学教授路易曾称誉刘海粟是“中国文艺复兴大师”。他在卢浮宫临摹了塞尚、伦勃朗、德拉克洛瓦和柯罗等大师的作品。此时的刘海粟已具备了世界眼光,在与世界一流大师的作品对接中,其眼界也达到了当时中国艺术家的顶级水准。1931年,刘海粟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中国学院讲授中国绘画“六法论”,举办“刘氏国画展览会”。后又在法国巴黎克莱蒙画堂举行个展,作品《卢森堡之雪》被法国伊特巴姆国家美术馆收藏。1934年《中国现代画展》在柏林普鲁士美术院隆重开幕。展出现代中国画作品290多幅。刘海粟在开幕式上代表自己的国家作了讲话,介绍中华文明的灿烂历史和在此举办中国现代绘画展的意义,获得在场的德国官员、各国使领馆官员和德国艺术界代表的赞赏。接着,刘海粟又应邀携中国现代绘画展到荷兰阿姆斯特丹美术馆、瑞士日内瓦历史美术馆、英国伦敦新年百灵顿画院等,在一年中,历经6国10个城市巡回展出。直到1935年6月,刘海粟才携中国现代绘画展作品载誉归国。蔡元培对刘海粟将中国艺术走向欧洲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西洋美术教育的发祥地。1864年,由西班牙籍耶稣会士在上海创办的土山湾画馆,是已知最早有规模教授西方绘画技法的机构。1900年起,随着欧洲掀起一场新艺术运动思潮,作为当时亚洲魔都的上海,也成为新艺术潮流的荟萃之地。上海海派文化的兼容并蓄为传播西方艺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础石。刘海粟是在上海接受了西画的影响,也是在上海开办了上海美专,与民国时代崛起的上海各类大学相比,上海美专可能是最具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的里程碑,在政治、社会和艺术上体现了多元并存的海派之道。刘海粟的人身道路由此从博大精深的眼界演化为追求卓越的心界。

追求卓越—开拓海派艺术的心界

刘海粟在不断提升学院派形神兼备的艺术语境的同时,也在不断将西方艺术中国化,更是在感悟和体现海派艺术的核心价值观—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以王国维、梁启超为代表的近代美学新思潮给刘海粟以很大的启迪。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激烈而动荡的时期,也是中国现代美术和美学理论的摇篮时期。刘海粟就是在这伟大的历史潮流中,不断提炼自己的艺术心境。他创办的中国第一份《美术》杂志,并不主张“全盘西化”,而是画了更多的国画。他坚持“融合中西以创新”“发展东方固有艺术,研究西方艺术蕴奥,从创新中得到美的统一”的具体表现。能够将艺术语境表达到艺术心界的层面,无疑是刘海粟从眼界到心界的一个重大升华。这是以上海为中心的海派艺术在核心价值观上的一种呐喊,也是海派价值观的具象体现。刘海粟开创的上海美专在追求形神兼备的学院派心界之外,还在不断尝试西方艺术的中国化,成立各种文学社和戏剧社团。上海美专不仅凭着卓越的现代经营模式和中国式的社会相助,在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和资源短缺的环境下顽强地成长,而且学校制度和教育体系日臻完善,教学质量保持着一流水准,当时国内一流的艺术家和学者绝大部分在美专任教,可谓群英荟萃。作为民办的艺术学校,能有如此盛誉无不与刘海粟的心界魅力相关。

1948-1964年间,刘海粟的布面油画《秋山图》《西湖紫云洞》《太湖渔舟》和《瞰视黄浦江》等作品,或多或少的带有欧洲后印象派、野兽派的痕迹,色彩要么较暗淡,要么较张扬,客观地表现了刘海粟对世态炎凉和人生沧桑的悲观心界—上海美专的转制、与徐悲鸿的争执、五七年被打成右派、“文革”时被定为反革命分子等。从1954年在黄山巧遇昔日弟子李可染,对其笔墨渲染技法印象深刻后,刘海粟结合西画哲理开始探究中国水墨写意的真谛,并转变心态以求艺术上的创新:绘《庐山含鄱口泼墨图卷》、临摹石涛的《松鹤鸣泉图卷》作《临石涛松鹤鸣泉图卷》。

布面油画《漓江》是刘海粟初次将西方油画笔触与中国水彩写意相融合,创造出了具有融会中西画技的独特风格—写意油画。画中的船舟小房线条明快,极具后印象派大师的绘画基因,而漓江山水、特别是水中倒影则充分体现了中国彩墨写意的意境。与早期作品相比,此时最大的变化是色彩的明亮感与通透感,并将中国的青绿山水画技法尝试着用油画技法来表现。刘海粟的这些布面油画风格的剧变,无疑与他所处的时代变迁和他个人生态环境的变化有关:粉碎“四人帮”后,1979年刘海粟获得彻底平反,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了“刘海粟美术作品展览”,作为中国艺术大师地位的确立等。海派文化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精神在刘海粟的心界中已然铭心刻骨,并开始酝酿属于自己风格的一整套中西文化兼容创新的艺术语境。

创新发展—揭示艺术灵魂的境界

刘海粟一生追求的艺术境界可谓不断创新和精益求精,为此他孜孜不倦:上海美专首先开启了招聘模特儿和人体画作的创新;亲自带领学生到杭州西湖写生,打破了关门画画的传统教学规范;上海美专招收女生,开了中国艺术学院男女同校之先河;其他还有创立上海美专校董会、一口拒绝汪伪政府要他当教育部长的邀请、去南洋为抗战筹赈、1952年上海美专并入华东艺专,他把苦心经营40年的学校献给了国家,并担任华东艺专的校长等职……刘海粟在现代美术教育史上创造的数个“第一”,无不体现出海派艺术的核心价值观:海纳百川、追求卓越。这种价值观已然超出了美术史和教育史本身,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海派文化的崇高境界。刘海粟从上海美专的创新举措到十上黄山论艺术境界,从各个时代自己坚持的“美育救国”信念到晚年开中国泼墨泼彩山水画法之先河,他的艺术文脉从一个视角诠释了这位中国艺术家眼界决定心界,心界决定境界的发展轨迹。尽管刘海粟早年有叛逆天性,也与周湘、徐悲鸿等人似有过节;尽管上海美专有诸多创举受过质疑,也因财务拮据而曾受益于上海黑帮;但是他作为海派艺术大师所坚守的创新发展、美育救国、融汇中外和民族文化自信的艺术境界,无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青艺人不断拓展视野、提升心境和投身艺术;同时,他在泼墨泼彩艺术上达到天人合一、自成一派的艺术境界,也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作出了瞩目的贡献。2016年,中国邮政在刘海粟诞辰120周年之际,发行了由刘海粟美术馆(上海)提供的《墨荷》《江山如此多娇》和《黄岳人字瀑》图案一套三枚《刘海粟作品选》的特种邮票。这三幅画分别是刘海粟晚年76-86岁十年间最具代表性的绘画作品,也从多视角反映了他在艺术和精神层面所达到的极高境界。

《墨荷》是刘海粟76岁(1972年)时的作品,水墨纸本。同类作品还有前面提及的《泼墨荷花》《雨中荷花》,以及《墨荷立轴图》(1976年)等。刘海粟的泼墨荷花图主要集中在上世纪70年代的后半期,上世纪80年代后,他开始大量创作泼墨泼彩的荷花图。有《荷花鸳鸯》(1984年)、《红荷图》(1986年)等。刘海粟众多的泼墨、泼墨泼彩荷花图,在虔心领会古人“师法自然”的基础上,勇于突破,敢于创新,即用泼墨泼彩技法画出强烈的“墨分五彩”效果和西方油画的光色效果,并将后期印象派大师在色彩、结构上的绘画技法融汇到泼墨泼彩上,使传统的中国画具有高度写意化的笔墨语言。东西方绘画艺术在刘海粟的心界与境界的融合下,得到了完美的升华:青绿山水、水墨写意和油画色彩相结合,构线为骨,泼墨泼彩。荷花的奔放高雅和清新明亮恰似刘海粟历经沧桑人生后迎来社会首肯时的洒脱心境之写照,也是他比肩众多中外艺术大师后将“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孤高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江山如此多娇》是刘海粟79岁的作品。1979年,83岁的画家在左上方留白处自题:“大红大绿,亦绮亦庄,神与腕合,古翥今翔,挥毫端之郁勃,接烟树之微茫,僧繇笑到,杨昇心降,是之谓海粟之狂!昆陵刘海粟”。自称狂人的刘海粟曾多次分别临摹或默写过董其昌、夏圭、徐渭、石涛、朱耷和张僧繇等人的作品,并说“没有这些实验、酝酿,后来的大泼墨、大泼彩都不可能出现”。3如果说前面的《墨荷》是刘海粟大泼墨精品的话,那么这幅画上所表现出来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艺术创新可谓是大泼彩的极品。刘海粟的《江山如此多矫》在色彩构图的见识上,博采众长,以海纳百川之眼界演绎着泼墨、泼彩与意象之和谐;在自我认知的定位上,承前启后,以笑傲艺林之心界彰显着狂人、霸气与奋发之气概;在追求卓越的征程上,勇于突破,以天人合一之境界提升着睿智、变革与创新之魂魄。

《黄岳人字瀑》是刘海粟86岁的作品。刘海粟一生最爱黄山,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也多以黄山为题材,一生最能够表现海派艺术核心价值观的是黄山风景画的发展轨迹,一生最具创新艺术价值的是大泼墨+大泼彩的黄山作品。刘海粟的艺术眼界、心界与境界在黄山自然风貌的前面,被烟霞天成、融为一体。他的十上黄山的艺术实践,已经在艺术风格和艺术理论上确立了能够代表海派艺术之魂的艺术境界—“黄山精神”。这幅是刘海粟九上黄山期间创作的神品,以自创的大泼墨、大泼彩技法,绘制出自己意念中的黄山,乃至精神中的自我。十上黄山与其说是次数上的量化概念,实际是一种追求完美和观念上的不断升华。《黄山谈艺录》颇为翔实地记录了刘海粟画黄山的经历与思考、心态与心智,最后总结为:“黄山妙境画不尽,师友深情写不完。黄山永在我心中变化姿容,我的心将永远索回于七十二峰之间。来去休言别,悠悠共寸心。写君图画里,世代有知音”。4这正是刘海粟对自己眼界、心界与境界的完美总结。

刘海粟是在中国书画巨匠中为数不多的通过眼界、心界与境界将海派艺术的核心价值观: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创新发展推向臻极的中国艺术大师

扫一扫 关注我们!

邮箱:3579963013@qq.com

电话:021-6806 9669

地址:上海市沪南路2583号 阳光大厦405室

邮编:201315

当代国际艺术与设计数字典藏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0-2022 沪ICP备2022001293号